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实践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发布时间:2021-06-22   浏览次数:
作者:张成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从个体层面看,劳动是每一个社会中的个体获取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须的活动;从社会层面看,劳动是个人联系于社会,通过社会价值创造个人价值的必须方式。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党带领人民辛勤劳动、开拓创新的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带领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和努力,换来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精神有哪些特质?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不断完善和充实劳动精神,从而带领人民开拓创新,夺取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不断思考,深入践行。
奋斗是劳动精神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中国共产党人相信,通过劳动可以创造出美好幸福生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仍然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用饱满的奋斗热情,在每一个普通的岗位,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工作中去实现和创造。日复一日的工作,可能会消磨一些人的斗志;工作的压力,可能会让一些劳动者背负沉重的负担。因此,必须为劳动者创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和组织环境,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激发劳动者的奋斗精神。
奉献是劳动精神的底色。任何时代,都呼唤劳动者为国家发展、为民族强盛、为社会进步奉献。在中国共产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涌现出了许多长期在艰苦岗位默默坚守、甘于奉献的同志,尤其是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突如其来的重大考验时,我们党带领千千万万人民默默奉献、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能在普通的工作岗位做出不凡的业绩,都离不开无私奉献、热情劳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以小我的奉献为国家、社会发展尽点滴之力,是成就人生价值的最好方式。
公平是劳动精神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维护好普通劳动者的权益放在重要位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中央就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我们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领导工人运动,维护工人权益。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坚定追求公平正义的信念,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的奋斗历程就是一个不懈追求、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
共同富裕是劳动精神的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倡导体面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让全体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劳动观。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庄严承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够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些针对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念兹在兹并躬身践行的理论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的价值追求。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坚定决心。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要通过诚实劳动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要通过智慧劳动破解;生命里的灿烂辉煌,要通过辛勤劳动铸就。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劳动精神依然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全体人民的信心和热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