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设置
机器人工程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0-07-01   浏览次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器人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其受到工程设计、开发及应用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方法,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设计制造能力、系统整合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公民素养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二、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电路分析、电子线路、工程力学、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液压和气压传动、电气控制与PLC、机电传动控制、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编程设计与实现、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建模、制造执行系统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
主要实践教学:物理实验、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综合电子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实验、机器人感知技术课程设计、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机器人现场编程和调试实训、机器人离线编程与工程仿真实训、工业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训、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运用实训、竞赛机器人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等。
三、学制:4年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列为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的特色专业,围绕石家庄构建“4+4”产业发展格局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石家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为牵引,机器人工程专业通过校企共建“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技术中心”、“智能制造实习工厂”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培养智能制造领域应用技术人才,服务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由高校教师讲授,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企业资深工程师讲授,理论与实践经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助力人才培养。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沙盘推演仿真教学、工程师自主项目教学方式,实现工程教育的项目式教学的深度创新。把传统的学生管理丰富为“职业管理”,实践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基于企业对不同岗位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针对性地从行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素质养成等几个维度,对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提升训练,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毕业生。
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实践学习;项目教学法:营造职业场景进行模拟化学习;工程师教学:传递行业技术及实践技能;职业素质教育:以准职业人为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智能制造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实现在线虚拟实践;“经世优学”线上学习平台:汇聚全国优质学习资源;虚拟演播+直播教室:打破学习边界;岗前培训、模拟面试:一对一就业指导;名企参观实习:企业高管面对面交流及指导,拓展学生行业视野;行业认证:考取智能制造企业“应用能力认证”资格,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保障:学生毕业时由企业负责推荐优质工作岗位,助力学子高薪就业。五、就业方向: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明确提出了制造业未来十年的人才缺口数量预测,其中机器人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档数控机床的人才缺口巨大,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机器人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满足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能够在机器人的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集成应用公司,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
Ø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ABB、FANUC、YASKAWA、新时达等制造厂商;
Ø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单项系统集成商、综合系统集成商;
Ø工业机器人系统终端用户:工业机器人应用等自动化企业;
Ø自动化行业:和利时、浙大中控各种自动化系统集成商。
六、师资队伍:
机器人工程专业凝聚了一批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正、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1人;教授2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2人;另有驻校企业工程师4人。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98%以上的教师均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师队伍具有坚实的学术及行业背景。
七、专业建设:
经教育部批准,石家庄学院和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创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基地总投资1600余万元,建筑面积1100平米。基地由六大核心部分构成: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自动化电子装配产线、自动化工程设计中心、企业生产管理信息中心、云计算中心、自动化灌装产线,为我校智能制造领域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近两年来承办省部级产教融合研讨会一次;举办全国专业骨干教师“智能制造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训一次;承接教育部协同育人课题四项;承接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横向课题两项;校企教师联合团队带领学生参加全国设计竞赛荣获河北省赛区本科生组一等奖;针对智能制造高端工程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校企双方以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模式编著专业教材一部,已由高教社出版;2019年10月教育部规建中心巡检组对石家庄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机器人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